重症患者常需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镇静镇痛药物,重症医学科(ICU)获得性肌无力,更是以呼吸肌群受累最为严重,脱机困难屡见不鲜。因此,重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铁阜阳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之初,科室主任徐洪标和护士长程德平便积极与医院相关科室沟通交流,多措并举,在科室内率先成立了康复训练小组,强化康复医学中临床康复医护的抢救技能和临床理论。在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双向发力”,不断推动重症医学科治疗目标从要“救命”向要“康复”持续转变,创新性地开拓了综合康复向快速精准康复发展,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康复时效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23年3月27日下午,77岁的吴奶奶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痛头晕,休息后并无好转,继而又出现恶心,急来我院就诊。入院后给予头颅 CT +胸部 CT 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当日立即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术后便转入重症医学科。
起初的情况并不乐观,吴奶奶身上插满了管子,病危通知书一张又一张“飞”到监护室外家人的手中,他们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她了。在了解了吴奶奶的病情后,徐洪标带领医师团队给予患者合理的诊疗方案,程德平则根据患者的自身因素,组织康复小组积极讨论,为吴奶奶的围手术期制定完善的快速康复计划。
病情稳定的同时,为吴奶奶量身定制的康复训练也开始了。每日四次手持机械排痰,促进痰液的排出,训练呼吸肌,早日拔管;按时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时活动四肢,促进肌力恢复;每班定时和吴奶奶“聊天”,促进神志恢复;术后早期床头交班时护士予患者肢体锻炼,逐步搀扶下床坐轮椅活动;同时还邀请中医科定期针刺、运动疗法及复合手法推拿治疗等。和急救一样,康复也有黄金期。在重症医学科康复小组看来,康复的关键在于围手术期,越早介入康复训练,患者的预后越好。因此,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在48小时以上,经综合评估无禁忌后,就应立即进行康复治疗,以便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护理、康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经过早期床边康复,吴奶奶的情况慢慢好转,在3月31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可以自己坐起来,也能说话、进食了。经1周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肌力、耐力和呼吸功能得到了改善,并最终可以在自主辅助下站立行走。在身体状态改善的同时吴奶奶的心理状态也得到明显好转,对治疗的信心也不断增强,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奶奶与4月7日转到普通病房。
作为超早期康复,重症康复是在ICU重症监护环境下开展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旨在积极通过康复治疗,防治重症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功能退化或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快让其转至普通病房,在减少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重症康复措施包括:
1.下肢被动训练,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防止下肢水肿、褥疮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被动关节活动,改善肢体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防止关节僵硬。
3.床旁持续性气压治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
4.体外膈肌训练,改善肺功能,增加膈肌功能,帮助患者早日脱机及减少肺部感染。
5.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能抑制废用性肌肉萎缩,维持肌肉质量,保持和增长关节活动度。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重症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对医护人员专业的康复培训,人性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ICU 不再是一层不变的死寂,它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顽强的生命力在 ICU 里不断蔓延,也成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希望之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