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其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多。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上因为CT定位误差、术者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刺方向、距离等出现偏移,导致穿刺失败。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近期,中铁阜阳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多例“3D打印导板引导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此项技术实现了脑出血微创手术的超距离精准定位,提高了血肿穿刺的精准度,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周期缩短,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患者张老太,78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渐进性意识障碍2小时”被家属紧急送入医院急诊科,经颅脑CT轴向平扫可见其左侧基底节区血肿,出血量约60ml,立即被转入神经外科救治。
图为张老太的3D建模图像
神经外科团队迅速组织讨论,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而且血肿量大,药物降低颅内压效果不好。采取精准定位抽吸血肿可达到有效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以挽救患者生命,保护神经功能。经讨论,决定由金志明和王心刚医师负责为张老太采取急诊全麻插管下“3D打印导板引导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患者家属同意该手术治疗方案,行手术治疗。
张老太前术后影像对比图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可见血肿基本引流干净。经过营养神经等治疗及理疗康复,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近日康复出院。
具金志明介绍:“以往,脑出血手术主要依靠患者病灶部位的CT影像作为手术准备的依据,但是,影像资料的阅读与理解均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空间想象力。现在通过3D打印导板技术,就是按照 1:1的比例还原患者的头颅形状,精准定位三维透视血肿的位置,规划好颅内穿刺路线,抽吸血肿,达到有效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最大程度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及脑功能区。”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航天、工业设计及教育等领域。3D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实现了个体化精准医疗,符合目前快速康复治疗的先进理念。此项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救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和手术水平,今后神经外科会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更多的适宜手术病人身上,使更多的手术病人获益,为广大阜城患者带来福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