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虫卵吗?”一句话,打破了检验科稳而不乱的工作秩序,大家纷纷来到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旁,一探究竟。
黄褐色,腰鼓型,可以看见两端有明显的透明塞,这是典型的鞭虫卵形态。怎么会感染鞭虫卵呢?工作人员在高兴之余,各种疑问涌上心头,难道标本上错了?或者是植物细胞?
案例分析
患者女,年龄82岁,因心悸不适,头晕,恶心,高血压3级入院。大便隐血阳性,半稀便,镜检疑似鞭虫卵,查血常规:白细胞:10.0×10^12 /L,红细胞:4.28×10^12 ,血红蛋白:130g/L,如下图
血常规正常,嗜酸细胞正常,无贫血症状,难道是标本上错了? 带着疑问重新检验一遍,仪器还是提示找出鞭虫卵。由于工作人员在寄生虫方面的经验较少,只能多次涂片,却没有找到典型的虫卵。
联系临床后得知患者无明显症状,患者家住农村,喜欢自己种植瓜果蔬菜,感染途径不明。为了提高寄生虫检出率工作人员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原理:饱和盐水比重较大,虫卵比重较小,可以在饱和盐水中上浮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典型的鞭虫卵。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很大的缓解。
科普知识
鞭虫形态与生活史
鞭虫是毛首鞭形虫的简称,鞭虫卵形似腰鼓型或者橄榄状,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凸起的透明塞,卵壳较厚棕黄色,里面有个受精卵。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直肠或回肠下端,随大便排出。
生活中如何防范?
鞭虫卵感染会造成鞭虫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和被褥,保持室内干净,饮食上不吃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自产的农作物清洗干净,避免动物排泄物的残留。不喝生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