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室动态

必看!耳穴压丸治疗疑难杂症有“奇效”

发布时间:2023-03-27 18:30:52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5785 次
【字体大小:

   《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者”,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人体十二经脉皆通于耳,耳朵上布满通过经络、神经与全身各部相连的穴位,历代医学文献上也都大量介绍了用刺激耳穴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谓历史悠久。耳穴医学是通过耳穴位诊,运用针刺、压丸、电疗、按摩等方法刺激这些耳穴,通过经络和神经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门科学。近年来,耳穴压丸疗法更是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不良反应、经济安全、疗效稳定等优势倍受患者青睐,中铁阜阳医院中医康复理疗大厅前来询问用此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百姓,络绎不绝。

图片 1.png

耳穴压丸操作

   耳穴压丸又称耳穴贴压法,是用代替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贴于穴位,用手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以便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逐步缓解及治疗病症的一种外治疗法。中医康复科护士长吴珍贵介绍,科室耳穴治疗使用的是专用医疗磁珠,相较药丸、药籽等更利用保护患者脆弱敏感的耳部皮肤,更加有效的刺激耳穴,便于患者安全治疗。

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好帮手!

微信图片编辑_20230327175902.jpg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也看似“平常无奇”,但却严重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给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隐患,而且后果无法预见、衡量。以往的安眠药物也只是短暂缓解当时症状,治标不治本,且会给身体带来各种不良影响,长期服用甚至会产生成瘾性、依赖性,引起各类医源性疾病。所以,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不仅仅有内服的中药,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百余种外治方法,耳穴压丸就是其中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一种,益于百姓接受、选择。中医道,失眠的原因主要是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耳穴压丸根据“耳针”的原理,选择神门、心、交感、枕、皮质下等几个穴位来进行压丸,刺激耳穴,以此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交通心肾,调节脏腑功能,阴阳平衡,有效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极大提高睡眠质量。不打针、不吃药,按压耳穴,只需几个简单的动作,便可轻松改善睡眠,减少失眠多梦症状。

耳穴压丸——治疗面瘫有一手!

微信图片编辑_20230327175950.jpg

中医康复科护士长吴珍贵在对患者进行“耳穴压丸”治疗

   初春,气温变化快,早晚温差大,很容易风寒外袭,造成气血郁滞、正气不足、经络痹阻、脾虚湿盛,出现面瘫。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常伴有口角歪斜、鼓气不能、闭眼不全、迎风流泪、面部肌肉发胀发紧、面部肌肉萎缩等。此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及时治疗,争取早日临床痊愈,避免日后面瘫反弹复发,带来身心更大的痛苦及治疗的困难。
   临床上,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由于脑血管意外造成的,需专科治疗。而周围性面瘫,西医通常认为是病毒感染,或是患者吹冷风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中医则认为面瘫系气血亏损、正气不足,而导致的卫外不固、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入经络而致的痹阻。在中医证型里主要是风寒外感、风热外感和气血亏虚,可通过针灸祛风通络、疏调经脉治疗。耳穴压丸即可疏通经络,亦可行气祛风,更无时间、环境限制,这无疑是面瘫早期患者最易选择的治疗方法。
   中医康复科主任王巨明表示人体特定穴位有361个,光耳朵上就有91个,穴区治疗遍布全身组织及脏腑器官。耳穴压丸能有效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扭挫伤、头痛;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围绝经期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传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扁平疣;各种慢性病,如腰腿痛、肩周炎、肢体麻木等。同时,还具有延缓衰老、防病、保健、减肥等作用。可谓小小的压丸,大大的效果!

咨询电话:

中铁阜阳医院针灸科:0558-392196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