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是被托付生命重担的职业,是要肩负无限期望的职业。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当好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勇担使命,汇聚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力量;锐意创新,勇攀医学科技进步的高峰;立身修德,自觉秉持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他们秉承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临床技能,心怀对崇高职业的敬畏之心,对患者关爱的赤诚之心,立足岗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风采展播
——致敬守护我们的英雄——
胡晓璐
儿科医生
自2014年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儿科临床第一线工作。踏实认真、朴实无华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她的工作信条;公平、公正、无私、忘我是她的人格魅力;学无止境、不断进取、做一名好医生是她一生的追求。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孩”,儿科常被称为小儿科,不起眼,但它却属高风险科室之一,因患儿小、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大多数患儿都无法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常被人戏称为“哑科”。工作中,需要儿科医师比其他医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2023年初,“甲流”和“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病房收满了发烧、肺炎的孩子,他们的病情瞬息万变,患儿的家长对病情的变化非常紧张,但对孩子病情的观察常常并不到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天凌晨2点,胡晓璐接诊了几个急诊患儿后,习惯性的巡视病房,患儿和家属都平静的睡着了。突然发现一个上次查房时还很平稳的8个月大的孩子,有异常情况,她忙上前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呼吸急速,小脸通红,咳嗽无力,胸部体检见呼吸三凹征,双肺跟开了锅一样热闹,一测指氧,很低,只有85%-90%,判断为痰堵气道,胡晓璐立即实施现场抢救,翻身拍背,接负压吸引器,从孩子的气道中吸出大量的粘稠的痰液,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给予化痰治疗。经过一番忙碌,孩子终于响亮的哭起来了,血氧上来了,胡晓璐终于舒了一口气。再一看家属还一片茫然的看着在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了。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从气若游丝,在生死线上被救回来,心里还是很有一种成就感的。胡晓璐常常给家人说,在儿科,给孩子看病最烦,但也是最有成就的,孩子的生命力很脆弱但也很坚强。如果我的医术高一点,患儿的痛苦就会少一点。
当然,给孩子看病也有让人苦恼的事情,那就是怕患儿家属不理解。比如,有一次一个3岁手足口患儿,已经在外院几经周折,在那里患者多,医生没有时间看孩子,来到我院时候高热、惊厥、频繁抽搐。家长心急如焚,早已积累了许多的不悦与怨言,来到病房,首先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一针给孩子扎上,你们谁把我们孩子给治坏了,我们跟你们没完,我们把你们医院给砸了你们信不信?”当时许多人都不敢过去,正在查房的胡晓璐没有犹豫,她立即冲过去检查孩子,制定治疗抢救方案。待患儿病情稳定她再耐心的给家属进行思想工作,向家属交代病情,安抚家属心情,并且让护士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给孩子扎针。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治愈出院了,看着自己的孩子活蹦乱跳的出院家属很是感激,并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表示道歉。
心怀仁爱,坚韧笃行。胡晓璐像婴儿一样吸吮着知识,用优质的服务浇开一朵朵盛开的小花,用灿烂的微笑照亮冰冷的病房,以患者为先,以奉献为荣,默默地用一份忘我的情怀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医生的风采,用行动关心患者健康不辜负性命相托的重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